1. 大不同活动
  2. 大不同演讲
  3. 会馆活动
  4. 共创坊

当演员不“演”戏时,用什么打动观众?

近日来,大不同君迷上了一个新的活动形式——“剧组探班”。


方旭老师斜倚在舞台上,背后是独角戏《我这一辈子》的舞台布景,跟观众聊的是“真诚的交流”


近日来,大不同君迷上了一个新的活动形式——“剧组探班”。

8月23日组织观众们来到太仓大剧院,打入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的剧组,又是在后台化妆间开眼界,又是零距离看演员排练,小伙伴们果真玩嗨了,大呼不过瘾!

这不,26日带领小伙伴们再度深入剧组,趁着独角戏《我这一辈子》、话剧《离婚》的导演兼演员方旭老师现场搭台的功夫,聊一聊他的表演观,为什么“盯着观众的眼睛演戏才过瘾!



1 表演最该去除的就是“演”


这些年我从事这个职业,拍影视、做剧场,我对表演的理解,我觉得表演不是状态,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一种真诚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演舞台剧,会有很多合作者,你需要与合作者交流;在表演现场有很多观众,你需要和所有的观众交流;有时候在舞台上,你还需要自己和自己交流。所以表演就是一种交流。在所有的表演同行和爱好者中,其实最先应该去除的就是“演”。

很多人到一个剧团拿到一个角色,就开始设计,设计衣服、设计停顿。他们觉得在台上、在摄影机前完成所有规定的台词与动作就是表演。但是没有交流的表演其实是不入流的表演,很难打动到观众。这种表演只是一种腔调、一种状态,观众不会买账。不管你的职业素养、技巧有多高,表演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能否打动人。

1998年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台湾话剧《领带与高跟鞋》,这是我第一次看台湾非职业剧团表演。看完之后我整个傻了。这些演员的条件,不管是声音、形象、自身状况,比国内的剧团成员都差很多,但是那部剧真的很打动人。我后来使劲地在想为什么?我觉得是他们的真诚,他们的感受大于表演技巧。



2 真诚大过于所有的表演技巧


现在很多国内艺术院校,花了四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只学会了腔调和搔首弄姿,其他什么都不会,我觉得这个太吓人了。三年前,我看一所专业戏剧学校的一个四年表演本科毕业大戏,是日本的《世阿弥》。我只说一个细节,表演时有一群大雁从演员头上飞过,但十六七个演员没有一个人抬头。我觉得这太可怕了。

我们表演如果对当下发生的事情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像体操一样完成规定动作,只知道我要说完我要说的话,那这实在太可怕了。而这却也是很多人对表演的一种理解。很多艺术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要求是想通过四年学习让学生达成真听真看真感觉。很悲哀的是,四年后,他们还是不知道“真听真看真感觉”是什么。




我这些年常到北上广演出,有一次在广州,有年轻朋友问我,明天我要演个角色,你能不能给我一些专业的建议?我说,你先别急着说我明天要演什么、想怎么演。你先想一想,对于要演的东西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听着内心的感受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错误。心里有多少就演多少,没有别生挤。因为硬挤出来的和你的内心是不相符的。

就像刚才有位观众朋友说的,你骗也要得骗得过观众。如果你骗的大家都看出来了,那这也太差劲了。所以你所有的表演都是要以自己的感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而不是骗。



3 表演靠细节,没有感受就没有细节


表演就是找到作为生命个体,对于类似经验的感受和体验。我觉得表演要特别真,都是靠细节。细节怎么来?那一定是对真实发生的感受。在想象一个状态时候,其实容易公式化、程式化。

举个简单例子,痛。当你让一个青年戏剧爱好者或演员表演胃痛的时候,他通常一上来捂肚子。但其实真实生活中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首先,你先要判断哪儿痛;接下来是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忍;最后当你完全忍不住了,才会有按压止痛的这么一个过程。

当你情绪有变化的时候,其实人的身体会有反应的。比如说,当你有严重的情绪发生的时候,其实他身体的横膈膜上下位置是不同的。大家可以去观察,当你有一种情绪上的变化的时候,你的身体给你带来的直接的刺激和反应到底是什么。当年,我看过一个美国艺术院校专门教表演的老师二十年的一个教案。他训练学生的表演是从打开人的所有感知系统开始来训练一个演员其实就是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那个点上:戏剧表演,一定是以感受作为前提的这就是刚才有位观众朋友说的,当自己感受到了,把感受传递给别人。这也是表演中所谓的体验与体现。


方旭老师现场指导观众表演“痛”


在表演的过程中,你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要想清楚,想得越清楚,那个东西越具体,这个东西演出来越有味道,如果说我想得很模糊,只是一个大概齐,那我们也只能看个大概齐。那如果说,我感受到是个似是而非的,那我看到的也是个似是而非的东西。

所有的这些东西,不管大家做不做演员,或者说做不做表演,我觉得不太要紧。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意识,其实我们慢慢回到生活当中,我们不断不断把自己的感觉、感知系统打开,大家的生活会变得特别多姿多彩。其实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生活品质“咔”,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4 演戏要先做人


我们刚进戏剧学院的时候,老师说:“演戏要先做人呢。”我想说“对”。因为生活中都不是真诚的人,你让他在舞台上真诚,这事可能吗?真不可能。

其实生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见到或者遇到各种人,大家可以敞开心扉、赤诚相见。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确实少。所以希望大家有机会接触表演、热爱戏剧,最终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把心打开。人的心胸敞开了,大家的感知、感受能力才能大幅度提升。如果说是一个很封闭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拘在自己那个很小很小的天地里,那相应地感受力会非常差,我们旁边人会认为他是很麻木的。生活中的艺术就在这个地方。


方旭老师现场表演《离婚》片段,一枚地道的男媒婆


5 戏剧是台上、台下共同完成的


在众多的所谓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里面,戏剧一定是在同一个时空里,台上、台下是一种真诚的交流。我经常说,如果是要为了点什么的话,真的就是为了台上和台下相互感受到对方的呼吸和心跳,相互之间交流的那份感动,否则,就不做戏剧了。因为这时候大家也没有必要到剧场来了,看电影,你也可以被打动,但是那是一个影像,你不会和它同呼吸。当你和大家,在一个很小的剧场里面,你可以盯着一个观众的眼睛演戏,那才过瘾呢当然可能有的观众有点儿羞涩,你盯着他的时候,他不好意思,但是没有关系,我换一个盯着,总有一个能盯上的吧。那个时候,演员和观众都是特别激动的,不是光演员玩得很嗨。

舞台,不是一个演员的个人秀场。你要是站在舞台上是想告诉大家:“我是一特牛的演员。”那大家就别来了。您说您花了钱,搭了时间,就为了证明他是一特牛的演员,那干嘛来了呢。

时下大家之间,真诚地、尤其是面对面交流地机会其实很少。我们再熟悉,包括亲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电话、网络,有什么机会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这事儿其实是挺奢侈的。



方旭老师现场指导大不同剧社《婚礼》片段


我过去听老一辈艺术家说“戏比天大”。后来想想,确实是对的。大家花了时间、花了钱,各位看戏的两个小时,不是你生命当中的两个小时吗?那作为演员站在台上要不要考虑对得起大家这两个小时?我想到这儿,才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老一辈人要这么说。

所以每次演完戏,我一定是非常真诚地向各位观众表示感谢。因为戏剧是台上台下共同完成的,不是演员在台上演地眉飞色舞、玩嗨了,跟下面各位好像没什么特别关系,看哪儿可乐我乐一下,看哪儿有点伤心我鼻子有点酸,仅此而已,我说那就不用做戏剧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同的,你说做表演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所以,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不管是表演还是生活,都是需要的



记者:凌雪

Duang~穿越到手机报名!

关注微信,精彩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