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上的奇幻旅程
纸张不只是艺术的载体,也可以是艺术本身。
这一次,大不同会馆把地点移到了展览现场,
和艺术家一起来解读一场和纸张相关的展览。
这次展览由《申》报和法国康戴里公司主办,
地点在芮欧百货三楼。
9月27日晚上,展览现场坐得满满的,
全都是来和纸张谈一场恋爱的朋友。
纸有情,对纸的不同诠释背后,
相同的,是对生活中的美的不懈追求。
土豆纸配土豆仔
西柚设计是个年轻的设计师团队,他们的品牌用纸张作为创意灵感,同时也负责这次展览的布展设计。
西柚带来的作品是一对打扮时髦的土豆先生和小姐,一个漆黑一个火红,都是用纸张手工裁剪粘合。“光研究模板就研究了一个多月。”
为什么要做一对土豆?这和用的纸张本身有关。西柚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土豆纸”的纸张,这可不是说说就好的,土豆纸真的是用土豆做的,将食品行业废料中的马铃薯淀粉分子降解重组,得到了如同非油炸薯片般的磨砂质感和纹理,而七种色彩则来自不同颜色的马铃薯。
“纸张经常被人忽略,大家在乎的是印刷在纸上的内容。而这一次,我们让纸成为主角,甚至用直观的图像展现出纸的质地内涵。”
一场纸和植物的狂想
孟令在生活里对植物有特别的爱好。
这一次做和纸有关的作品,他倒好,把纸张泡烂、打碎,仿照埃及神庙壁画上的瓶子做成了色彩斑斓的纸瓶。他将植物的种子搅拌在纸浆中,瓶子成形后,只要遇水和阳光,就会从瓶口生长出幼嫩的植物。由植物造出的纸中又长出了新的植物,这件名为“循环”的作品重新定义了“纸”的概念。“纸张看起来很简单,但从制造到成型,它有许多复杂的步骤,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手法,最终呈现不一样的形态。”
“如何保有对生活中美的发现?”有读者如是问。
孟令突然就激动了起来:“我们的美学教育是很失败的,到了初中高中,很多孩子就被剥夺了与画和手工接触的机会。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有机会多带孩子去看展览,去美术馆,哪怕看不懂,只是坐在那里感受艺术的氛围也好。不要太早剥夺他们和美之间的联系。”
回归纸张的情怀
杨源丰和许一兵的特长领域都在新媒体,可这一次的作品,却是纯粹的手工活儿。
他们用白纸搭建了一个花园,外形犹如皇冠,白色镂空的“城墙”层层包围,中间的纯白蝴蝶兰生长的纯黑的碳粒,让人心向往之。结合周边一圈的倒影,整个展品生动形象之余,更显大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有一片隐秘的花园,那是甜美的,纯洁的,干净的。”
杨源丰和许一兵都坦言,和新媒体打交道多,平时生活中甚少与纸接触,但对他们来说,这次的设计让他们体会到了纸的“不简单”。他们第一次尝试用切割塑料的机器去切割纸张,虽说不免失败多次,几个人更是历时4个多小时摆搭成型,但最终他们把它能变成了艺术品。“艺术就存在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把瞳孔放大,用另一种视角去感受不同的美好与价值。”正如“花苑”所表达的,层层围墙好似打开了一扇门,纸用另一种艺术形式让他们回归最本真的生活。就像许一兵说的那样,“把纸拿在手中能感受到生命。”
他们认为,新媒体那破竹之势的兴盛,并未打击到纸的存在,它能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充斥于每个人的生活。虽说纸张非常脆弱,虽说用纸塑造的作品生命比较短暂,但只要观众能在那刻体会到它所带来的感动与震撼,那何尝不是一种永恒。
纸与字的爱恨情仇
陈嵘、陈焘,两个从事字体研究的设计人,用50张纸做了1200个色彩各异的小立方体,摆出了汉字“爱”与哥特体字母“B”。
他俩学的都是字体设计专业,相识于网络。类似的海外经历让两个年轻人碰撞在一起,燃烧出艺术的火花。他们的设计灵感源于字体,用纸张作载体,以立方体为基本元素,将中文字体和拉丁字体两种体系统一后,随意的颜色拼搭,呈现了纸与字的视觉融合和冲击。
他们一直觉得,纸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积累和人文气息,然而,纸又是温润的东西,是很自然的存在。陈嵘说,“与无纸化办公的今天相比,四五十年前铅字印刷的纸张更有亲切感,让人有依赖的感觉。”正因如此,他们用最普通的立方体,普通得让你觉得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进行再创造,在展现了字体别样的设计美感外,更诠释了纸的独特之处??那种简单,简单到让你感觉亲切的存在。
而他们的设计中,另有一个展台提供了更多的立方体给参观者,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自己设计品。陈焘表示,之所以加入这个互动,是因为他们希望观众不仅仅只是参观欣赏,更能参与进艺术设计中,与设计师们一起体验纸张上的奇幻世界。
人生大不同
发现自己 成为自己
我们想说:人生不是物质和成就的清单。真正精彩和幸福的人生,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或者有多大的名望,而在于你做过多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是不是以你最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并且有所贡献。
微信:rsdbt2011
新浪微博:@人生大不同公益行动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25589
合作洽谈邮箱:rsdbt2011@163.com